close
只預定在坎培拉待五天四夜,週五直接來過夜,週末二整天已經大致把當地探勘完畢,週一、週二則安排進行正式參訪,還真不喜歡先樂後苦,馬不停蹄的結果真疲憊唷,不過多虧有TECO直接聯繫,好歹順利完成第一個外訪行程。

週一上午到坎培拉大學(University of Canberra),中午回TECO,Julie請吃三明治簡餐(自己挑麵包和裡頭的配料,組合起來再算錢)。下午則到坎培拉技術學院(Canberr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),然後再回TECO等Julie一起回她家。
坎培拉地小學校少,其實澳洲國家大學ANU相當於台大,但是我沒有挑這所研究導向的國際知名大學,因為要找適合技專的學校進行合作啊。

UC第一位女士像典型職場輕熟女,外觀蠻不賴,但是頗敷衍,據說是馬來西亞裔,一直強調相關規定處於修訂階段,過渡期間找不到人,資訊也不清楚啦,感覺上是一旦有大官來樣貌就會完全翻修的那類人,只能談一些我也在執行的國際化基本工作,什麼書面資料也沒。第二位是資深婦女同胞,戴眼鏡&齊耳灰白直髮,也許工作就是外籍生諮商輔導,所以蠻友善的,很有耐心回答所有問題,雖然也沒資料,但承諾要寄給我,所以給她85分鼓勵一下啦。

CIT的第一位是位男性資深教授,巧的是居然認識師大某老師,覺得有點親切感啦,而且十分熱心,還在黑板、電腦上直接講解某些問題咧,可以繼續跟他請教技職品保方面的事。第二位是年輕的國合辦公室經理,她很認真的準備了書面資料,但仍聚焦在marketing方面,不過還是很感謝啦,末了還安排逛校園咧。

坎培拉技術學院

週二整天都待在DEST(聯邦教育部,Department of Education, Science and Training),共訪談AEI(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)所屬相關業務七組人馬,據說差不多都見光了,大多是中階主管,討論內容包括學歷採認、獎學金和交換計畫、亞洲國合、境外教學品質、國合研究分析、國合相關法規及台灣業務等;
其中第一位女士最讚,還設想周到地提供PP檔給我;
獎學金部門就是提供我來澳的單位,蠻有興奮歸屬感;
亞洲國合那位紳士,帶點英國調調,但幾乎忘了跟他說啥,他也是我們的總窗口;
境外品保那位lady看來很舒服,眼睛閃爍著智慧與靈氣;
國合研發這位剛從台灣研究Top Twelve計畫返澳,是我最佩服的部門;
國合法規官員有點像Santa Claus,講的是我已經明白的東西;
至於台灣的窗口叫Ruth,這些拜會是她依據我的問題幫忙排的,要牢牢記住她,中年胖酷妹&戴眼鏡&釋迦牟尼髮型,幾乎沒表情,說話像含在嘴裡,最後很熱情,去她座位綜結討論,還送我下樓等Julie。(以上都沒照片,所以要留存圖像記憶)


聯邦教育部本部的對面分部,我在這跟國合處官員談一天

教育部的外觀及內部裝潢就跟普通商業建築沒兩樣(五層,所以不是大樓),有好幾幢,但總部那幢很誇張,中午居然有攤販在騎樓賣燒烤物,是現烤的喔。反觀雪梨教育廳八層樓的古典大樓就氣派、莊嚴多了,還比較像是中央部會咧。

聯邦教育部,攤販在右下角

以個人身份前往訪問,通常受重視程度一定比較低,也不可能有PP簡報,且無可避免形成「我問我的,他答他要答的」,不過人家願意撥時間就不錯啦;想想我們自己接待人家也不夠敬業,還能說什麼咧?再者,一對一訪談,每位大約一小時,完全不能分心恍神,所以其實非常累ㄉ,相較之下,團體訪問輕鬆多了。

澳洲國際化軟硬體都早已完備,相關運作亦進入精益求精階段,還開始結合打工和度假,真的是Do the right things first and smartly.。
相形之下,國際化剛起步(他們也這麼認為)的我們,要努力的地方太多啦。「如果」能像人家那樣全套&聰明運作,進步幅度也會不小的。
把教育輸出當產業經營已經成為澳洲重要目標,教育服務業成為全國第四大產業,外籍生人數從2002年的25.6萬人增加到2007年41.6萬,成長幅度達62.5%,前10名依序是中、印度、韓、馬、港、泰、日、印尼、美、巴西。台灣學生人數約9,000人,佔第11名,其中以昆士蘭州近4,000人最多;很想瞭解他們境外開班的問題,但目前所得資訊極有限。

他們的國合政策研究最令人折服,每個國家有一冊教育檔案,並有各種分析與統計均可做為決策的具體參據,還包括主要競爭國家的優勢報告(知己知彼),且全部公布在DEST網站。澳洲網路資訊真的很豐富(但地方大,資源有限,網路使用不友善,多要付費,且要買下載容量,否則就極慢),這也導致有些參訪其實最後只是見個面建立關係,因為either資料都在網站上,or不提供整理過較有價值的資料(像簡報、評估等);不過,即便資訊都在網上,要看英文、要花很多時間、要知道哪裡有就是了。

猜猜留學生主要諮商重點是什麼?是永久居留(PR)!很多台灣學生也想留下來,已經普遍到讓大學會安排移民局到校說明了。有點不解,why Australia?

CIT安排的campus tour我沒去,一來時間不夠,二來校園實在蠻「一般」的。就是灰綠一大片(很乾,所以不是翠綠喔),建築也很單調無特色。沒辦法,還是覺得美國校園美多了。而除了少數名勝,整體來說,澳洲景緻最大特色就是大、樹多但枯綠、無色彩(花極少)。

訪問DEST的中午有70分鐘break,緬懷了Andy和 Meichen在此待過的幾個地點並拍照存檔,還在Andy住處樓下日本店用餐、走完市中心(CBD,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),去教育廳旁邊買咖啡撐下午的工作等,可以做這麼多事,就知道市中心有多小啦。不過其他地方又超大,Bus&Taxi卻極少,總之,對坎培拉的感覺就跟很多人一樣「地廣人稀、無聊至極」,但當地人倒是非常自豪喔。

Andy以前就住這幢Sydney Building的樓上,樓下都是PUB,喧囂又危險,難為他囉

當天結束訪問已經4點半了,Julie來接我回去,可愛的Margaret做乾麵給我吃(聽說Fred中午先回來做了三明治要給我路上吃,真感動ㄋ),然後開車送我去搭6PM的車,好想念雪梨啊。車上又接到Arthur的電話,那是11月墨爾本之行的贊助人,Jenny和Hschi的澳洲好友,接著要聯繫下一站的事囉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veandlea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